中新网长沙3月7日电这是一道凌空而起的彩虹,一条飞越峡谷的长龙,一处融入奇石绿林之中的悬索奇观,一座在峡谷跨度、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等方面开世界桥梁建设之先河的经典。这就是被称为“天路”的湖南吉(首)茶(峒)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悬索桥。
该桥横跨矮寨德夯大峡谷,跨度达1176米,距谷底垂直高度达355米,在世界悬索桥梁中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而在横跨大峡谷的悬索钢椼桥梁中,为世界之首。
2007年10月,该桥刚一建设,就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外桥梁专家、学者对该桥的建设也惊叹不已,认为它是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壮举!
挑战极限的惊世之笔
矮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距自治州首府吉首20公里。由于山高,坡陡,从山巅俯瞰到的是矮矮的村庄,故名矮寨。
矮寨背倚的是由海拔200多米的丘山地向海拔500至1000多米的高山台地抬升之坡地。山高谷深,特别是苗语为“美丽的大峡谷”的德夯大峡谷,深达五百多米,悬崖如*削似斧劈。始建于1935年的湘川公路(现为319国道)矮寨段,其水平距离不到100米,垂直高差竟达440米,中间是26段“之”字型的折叠向上的“天梯”,史称“公路奇观”。人在车内仰头,千峰万仞;俯瞰峡谷,万丈沟壑。矮寨盘山公路因其险峻而远近知晓。
为改变湘西落后的交通状况,加强与黔、渝等西部各省市的联系,2007年,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吉(湖南吉首)茶(湘黔渝边界的茶洞)高速公路。吉茶高速公路是湘渝(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在湘西的一段,也是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在湖南境内的一段。它在湖南乃至全国高速公路网中,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矮寨是吉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然而要在悬崖峭壁上修建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吉茶高速”在矮寨似乎已是无路可走时,一位身材魁梧、气质刚烈的会议主持者站起来说:
“矮寨的地形和地质条件逼着我们采用悬索桥型。”这位话语铿锵的发言者就是著名的桥梁专家、时任湖南省交通厅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厅长的陈明宪。
悬索桥,是指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的缆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矮寨悬索桥要跨越一千多米的德夯大峡谷,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矮寨大桥标高与地面高差达355米,由于谷底海拔有216.1米,这样大桥标高海拔就达到了571.1米。山谷两侧悬崖距离在900米到1300米之间变化,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不可想象。
他提出的矮寨特大悬索桥方案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同。
矮寨特大悬索桥由湖南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根据设计,该桥在德夯上空355米处跨越大峡谷。大桥主跨11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悬索桥。桥的两端直接与隧道相连,主线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梁宽27米,路基宽度24.5米,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
该桥的施工单位,是一支曾被国家交通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的湖南省路桥集团公司。
肩负省交通厅领导重任的陈明宪挂帅出征,亲任大桥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陈国平任常务副指挥长。
世界领先的四项创新
在德夯大峡谷上空建悬索桥,一开始就与五大世界级难题狭路相逢:地形险要:桥面到峡谷底高差达355米,两岸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100米;地质复杂:桥位处存在岩堆、岩溶、裂隙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现象;气象多变:峡谷多雾,瞬间最大风速极大,严重影响施工测量和主缆架设;吊装难:主缆及钢桁梁在距谷底355-400余米高空架设,单件吊装总量近两万吨;运输难:土建工程运量大,仅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与施工设备等运输总量就达四十多万吨。
“面对世界级难题,唯一出路就是开拓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这是陈明宪的心声。通过艰苦的努力,他率领他的团队在建设中创下了四个世界第一:
一是主跨1176m,创跨峡谷悬索桥中世界第一;
二是“轨索滑移法”——桥梁架设的“高速列车”世界首创;
三是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
四是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
2011年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湘西考察调研时,特地来到矮寨特大悬索桥建设工地。他称赞:“四个世界第一,不容易!你们在干一件创造历史的事!国家需要的就是矮寨大桥这样的创新精神,唯有创新,才能由‘中国制造’时代迈入‘中国创造’时代!如果各行各业都像你们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中央领导的肯定给了建设者们极大的鼓舞。
彪炳史册的质量丰碑
矮寨特大悬索桥虽然映照着四个“世界第一”的光环,但建设者们一点也没有在喜悦中放松在质量上的警惕。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命脉。只有质量过硬,矮寨大桥才能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一座丰碑。
这是建设者自开工伊始就定下的坚定目标。
在复杂、艰巨条件下施工,要把好质量关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铁腕的监管举措和雷厉风行的执行力。针对矮寨大桥技术复杂、建设条件差等特点,大桥建设指挥部严抓质量控制,坚持事前严要求、过程严管理、事后严检测。针对矮寨大桥建设难度大、工艺新、地质结构复杂的情况,指挥部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进行技术交底;制作了现场模拟实验,让工人熟悉作业流程,确保万无一失;制定了严格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文件,保证施工按步骤顺利进行;聘请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对施工进行监控,保障施工质量。
对一些关键*工程,指挥部负责人更是坚守一线、亲自指挥。主缆索股的架设就由指挥长陈明宪站在大桥桥塔上亲自指挥。因为主缆是大桥承载桥身重量的主体,影响到整个大桥的质量。2010年7月18日,大桥正式开始第一根主缆的牵引架设,到10月20日索股全部架设完成,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最快时每天架设了3根索股,创造了国内悬索桥单线式架缆最快速度。而主缆的顺利架设,为矮寨大桥的建设质量无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得益于这种从上至下的“三严”(严要求、严管理、严检测)管理和科技创新,矮寨大桥各项质量指标合格率均为100%,没有发生质量事故、没有发生重大返工、报废现象。通车前,大桥建设指挥部和项目部从抗振、抗压、抗风这三个方面,对大桥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解析:
光耀千秋的惊世奇观
矮寨特大悬索桥修在悬崖,建在绝壁,用当地群众的话说,是座“天桥”。为建这座“天桥”除领先世界的四项创新外,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传奇。
湖南路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矮寨大桥项目部经理盛希,回想起建桥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感慨万千。
有一次同学打电话问他在哪里,他说在湘西。同学又问:“湘西什么地方 ” 盛希说:“矮寨。”
同学再问:“矮寨在哪里 ” 盛希急了,说:“你别问那么多了,我说了你也搞不清楚,我这里就是离天近、离地远的地方。”
就在这离天近离地远的地方,建设者们放飞智慧、理想、希望。2007年8月,项目部的先遣队来到矮寨时,施工现场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连块可以搭个工棚安营扎寨的平地都没有。于是,他们凿石开路,从山下运水上山,用肩背柴油、抬着柴油机上山,用石头垒起土灶烧饭。等到大队伍开来时一切准备就绪。
更为险恶的是在雷雨天。矮寨一年有7个月雷雨期。遇上这天气,雷声在耳边*,闪电从身边划过。一次在索塔工地,一个暴雷将混凝土搅拌设备打坏,40吨搅拌好的混凝土报废,幸好无人员伤亡。
张念来是项目部总工程师兼常务副总经理。2008年初,张念来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告知他的父亲住院了,医院检查是肝癌晚期。当时大桥正在建桥墩,他既管大桥的施工技术,又是工程的现场负责人,实在脱不开身,就打电话委托一位亲戚在医院照料父亲。2009年9月19日,父亲病危,张念来匆忙赶回长沙,这时父亲已经说不出话,当晚就去世了。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张念来忍着悲痛赶回了工地。张念来说:“现在桥快建好了,最大的遗憾是父亲看不到我参与建设的桥。”
矮寨特大悬索桥建设也让建设者收获了理想与希望,有的还收获了爱情。项目部小周是一位24岁的工人,在工地,他认识了项目部做后勤工作的小郭,两人工余时一起聊天,日久生情,便恋上了。2009年5月两人在当地领取了结婚证,他们说等大桥建成后就回家办酒。
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建成,连通了吉茶高速公路,成为湘西北的重要出口。这桥与路将极大地改善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矮寨特大悬索桥既是一座巨大的桥梁,又是一尊大型艺术品。陈国平说,文化是建筑物的灵魂,在建设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文化元素融入桥梁之中。记者看到,悬空的两根主缆和71对吊索呈银白色,恰似“缆索共长天一色”;横跨峡谷的钢衍梁显橘红色,有如“桥身与彩霞齐飞”。
人们常说:湘西美,美在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里、沈从文的书里。现在湘西又添新美,美在湖南路桥人的作品—矮寨特大悬索桥里。
不仅如此,矮寨特大悬索桥还与著名的矮寨盘山公路、神奇的德夯大峡谷组成了立体奇观。在桥下仰望大桥,看到在桥头山上两座高大的桥塔耸入云霄,主缆和吊索银光闪烁。如流的车辆从一端悬崖驶出,一分钟掠过,消失于另一边的绝壁,好似神话,又如魔术。
阳光明媚时,游人登上桥头,走在玻璃观光通道上,往北看,望见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三座高耸的石峰,当地人称之为“姊妹峰”;往南看,是苗族与土家族聚居的矮寨,青砖黑瓦房、吊脚楼等民族风情映入眼帘;往桥下看,一片从谷底向山坡抬升的梯田,一条清清的小河,山谷两旁树木葱茏,白鸟旋飞;如果是在云雾天,站在人行便道上,只见山在云中浮,雾从桥下过,即使峡谷大风骤起,大桥也安然无恙。
悬索横空,长桥挂日,天堑变通途。让人叹为观止的矮寨特大悬索桥承载着湘西厚重的历史,凝集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和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壮美无比。这是武陵崇山深处最神奇的感叹!这是湖南桥梁人和高速公路人的骄傲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