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湖南省长沙县黄花镇黄龙新村党总支书记王再德先进事迹

[日期:2012-03-05] 来源:  作者: [字体: ]
王再德,男,汉族,1946年出生,高中文化,1971年入党,同年开始在黄龙村任职,1976年至2007年担任长沙县黄花镇黄龙新村党支部书记, 2008年担任长沙县黄花镇黄龙新村党总支书记至今。湖南省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湖南省优秀党员,全国农村百名优秀支部书记带头人。

  黄龙新村,位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西侧,这里山清水秀,路阔楼新,全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村民3410人,党员102人。近年来,全村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村级总收入3.4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人均存款余额2万元。全村户户通水泥路、通宽带网,半数农户拥有小车和电脑,全村上下焕发出欣欣向荣、健康向上的勃勃生机。美好的新生活让黄龙龙人无比自豪,但最令黄龙人引以为豪的还是带领他们走向富裕的“领头雁”,他们的好书记——王再德。

  “要我干至少干十年,否则我就不干!”

  昔日的黄龙“种田靠天,用钱靠借,生活靠救济”,老实巴交的村民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勤劳动,换来的却是温饱都未解决的无奈。1976年秋,三十岁的王再德被选为黄龙新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向乡党委书记提出一个“无理要求”:“我当村支书,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十年!”乡党委书记诧异地问为什么,他说:“要实现全村脱贫致富,没有十年时间不可能有效果,半途而废的事我不干。”上任伊始,王再德就和村支部一班人组织全村劳力,修建山塘沟渠,拉通村级公路,解决了困扰全村多年的干旱和交通问题;发动群众捐钱捐物,改造了村级学校危房;“逼”着群众上山植树,消灭了2000亩荒山秃岭,将黄龙新村妆扮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黄龙新村群众彻底地告别了贫困问题。

  新支委一班人的行动,在黄龙新村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荡起一股春潮。黄龙新村变了,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黄龙人求富求变的信心。人们从这位“伸手要官”的当家人身上,看到了黄龙腾飞的希望。

  “重点是把经济抓上来,否则就没有凝聚力,说话不硬气,啥事也办不成。”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也吹醒了黄龙这片沉睡的土地。1984年,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剩余劳动力呆在家里。王再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要使黄龙脱贫致富,光靠种田是不行的,必须大力发展村级企业。于是,他多方找门路,一个月时间,几乎每天骑单车,甚至走路往返城乡几十里。有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争取到了省送变电建设公司的支持,合作办一个线路金具镀锌厂,并负责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

  项目定下之后,为尽快建厂投产,他又一路风尘仆仆,找银行贷款,找环保部门设计,整整45个日日夜夜摸爬滚打在工地上,工厂终于建成了。而这45天中王再德仅回过家一次,还是因为妻子生病了。

  镀锌厂投产后,由于他的管理有方,三个月下来,细账一算,镀锌厂的纯利就是四万多,工人每人领到工资五百多。镀锌厂的成功,村民们的喜悦,使王再德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摆开了造福黄龙大干一场的阵势。

  由于有镀锌厂作基础,黄龙便在接连不断的鞭炮声中又兴办起电力线路金具厂、有色铸件厂等八个企业,目前可安排600多名劳动力就业,年产值达7000万元,年发工资近70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300余万元,村获利润300余万元。村办企业的发展,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里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兴修村级公路11公里,水利工程190多处;投资200多万元,绿化荒山2000多亩;投资47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敬老院,全村五保户、孤寡老人全部免费在这里安度晚年;投资1100多万,建起了村综合大楼及剧院、图书室、游艺场、运动场等文体设施,开通了覆盖全村的程控电话线、有线电视网、无线调频广播电台。900多农户用电实行定量免费,享受着一般城里人没有的优惠待遇,村民们说:“多亏党的政策好,多亏村支部的带头人,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红火,日子越过越甜啊!”

  多年的建设发展,换来了喜人的回报。如今的黄龙新村民风纯朴,秩序井然,村民安居乐业,呈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新气象。黄龙新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国民主法制建设先进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文明村,长沙市明星村等荣誉称号。宋平、田纪云、彭佩云、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黄龙新村进行了考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村要兴,民要富,还是要靠党支部。”

  王再德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坚持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兴村富民的第一抓手,并一以贯之。近20年来,在他的带头下,几项雷打不动的制度被坚持了下来。如党支部的“四会两课一活动”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考核评比制度、村干部“四定一评”制度等。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交心通气会,每季召开一次支委民主生活会,从不间断。

  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制度。尽管村集体有了些积蓄,但王再德带领村支两委厉行节约,廉洁奉公,健全财经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实行重大决策,重大开支村民说了算,村干部报酬、村级收入、经济往来等各项开支定期张榜公布,有效地监督了党员干部,提高了党员干部保持廉洁的自觉*。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王再德书记感到随着支部党员人数越来越多,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合时宜,不利于党员作用的发挥,于是他大胆提出了调整组织设置的想法,得到了支委成员的响应。2008年,黄龙新村在全县村一级单位中率先成立党总支部,下设农业、工商事业、老年等三个支部。通过调整组织设置,采取分类管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素质,激发了党员的活力,进一步加快了黄龙新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

  “有的人以追求功名利禄为一生,有的人以享受安逸为一生,有的人以奉献为一生,我选择后者。”

  谈起黄龙新村迅速崛起的原因,黄龙人常常是异口同声:搭帮我们的带头人。而王再德却说:“能有机会为群众多做点实事、多办点好事,是我难得的幸福。”

  天道常酬勤勉,付出终有回报。数十年扎根基层,于平凡中创造辉煌业绩的王再德被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农村学习三个代表基层干部标兵、湖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佳村干部、长沙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六届县十佳村支部书记等荣誉。先后当选省、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

  王再德是辛苦的。作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唯一的一名农民委员,他要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一年有80多天在外奔波。在担任省人大代表的时间里,他先后调查了30多个县市、上百个乡镇、上千个村,走访了万户农民,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为党的农村工作建言献策。3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他说:大家选我当支书,我的时间属于村集体,属于全村3000多村民。他就像一座上紧发条的时钟,长年累月不知疲倦的转动着。

  王再德是甘于寂寞的。1992年,原中组部部长宋平来黄龙新村视察,听了王再德的汇报后,由衷称赞:“这样的基层干部,只要稍加培养,完全可以担当更大的责任。”爱才惜才的组织部门多次想调他到别处任职,均被他婉言谢绝,他说,黄龙就是他的人生舞台,他离不开黄龙,黄龙更需要他。

  王再德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不在于权利的大小,而在于他得到了全村人民的爱戴。当年主动请缨当十年村支部书记的王再德已是“超期服役”的“老兵”。因为每次村级班子换届,他都是群众心中村支部书记的当然人选。在黄龙新村,倘若问起村民对村干部的最大意见是什么,他们会说村干部的工资太低了;若再问起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十有八九会说,最担心王书记不再当他们的“老黄牛”。

  王再德仍老骥伏枥,只争朝夕地为集体的事业操劳着,他要为黄龙新村下一届村党总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一条更为宽广的共同富裕之路。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