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长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期:2011-09-12] 来源:  作者: [字体: ]
长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第三章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由二产主导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及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多元支撑、高端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现代农庄、农业示范区和乡镇经济发展为平台,加强农业与加工、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城乡发展的有机融合,协调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特色优势农业集聚升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提升优势农业。粮食生猪:重点建设春华、果园、路口、福临、开慧、北山等乡镇的水稻高产示范片和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春华、路口、黄花、干杉、北山、安沙等乡镇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甜糯玉米、特种红薯等特色旱杂粮基地。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调整生猪养殖,划定生猪限养、禁养区,保护和改良生猪品种,重点支持大围子黑猪发展,鼓励发展特种养殖业,确保畜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十二五”末,全县优质稻播种面积达到104万亩,优质率90%,生猪养殖控制在100万头左右。生态茶叶:建设以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双江、白沙、开慧、福临、青山铺、北山十个乡镇为重点的10万亩标准化生态有机茶叶走廊,实施科技兴茶战略,继续支持“金井”品牌发展,打造“湘丰”、“高桥银峰” 中国驰名品牌,扩大品牌的带动能力。

  二、发展特色农业。蔬菜产业:出台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南部近郊蔬菜产业向北部远郊布局,以双江、金井、跳马、福临、高桥、路口、春华、北山、果园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有机蔬菜、反季蔬菜,建设十万亩蔬菜基地,打造蔬菜产业片区。到 2015年全县常年蔬菜达10万亩,商品蔬菜达 40万亩,无公害率100%,绿色食品率50%,有机食品率20%,确保“菜篮子工程”稳步推进。花卉苗木:维护林业稳步发展,培养特色品种,重点发展观赏*强、市场前景广的花卉苗木品种。以跳马、黄兴、干杉、江背、黄花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十万亩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和湖南花卉苗木大市场,培育1-2家国家一级绿化企业,带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015年实现花卉苗木产值过30亿元。时鲜瓜果:重点建设白沙乡万亩生态果园、青山铺镇万亩鲜食和酿酒葡萄精品园、安沙镇杨梅标准基地,扩大无公害水果栽种面积,发展观光果园。到 2015年时鲜瓜果标准化种植达15万亩。食用菌:建立高桥、路口、春华食用菌基地,逐步形成S207沿线食用菌产业带。到2015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三、推进现代农庄建设。加快对100个现代农庄进行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化完善,通过农庄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其旅游观光、科普示范、休闲娱乐等功能设施水平,着力构建市郊田园观光农业区、城乡精品农业观光区和农事休闲观光农业区,推动农庄发展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结合,着力打造圣毅园、浔龙河为代表的20个示范*现代农庄。同时,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乡土风情,实现农庄建设和农村发展整体联动效应。

  四、提升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以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为依托,建立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和农机补贴目录内容,全面提升水平,到2015年,全县农业机械作业综合水平超过85%,基本进入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培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辐*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茶叶、粮油、蔬果、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培育产值过10亿元企业4家,新增驰名商标 1-2家,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化企业1-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过100亿元。

  五、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动物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与监管;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县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区域农技推广站,水稻、蔬菜、茶叶、瓜果和花卉等专业技术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业信息平台,促进信息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以现代农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放服务现代农业金融品种。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为现代农业提供投资和担保服务。

  第二节优化提升第二产业

  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促进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产业由大变强。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饮料和建筑业的发展层级,加大技术创新、优化结构、拉伸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不断提升第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打造工程机械之都。支持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铁轨道等企业,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针对工程机械产业关键技术缺失,采取关键技术招商策略,给予关键配套企业特别的优惠落户政策。鼓励核心企业以兼并、收购等方式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和获取关键零部件的渠道资源,彻底解决配套问题。重点发展路面施工机械、起重运输机械、路面养护机械以及特种工程机械。着力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对废弃的工程机械零件、发动机等产品进行修复改造和再利用,提高产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构建中国工程机械核心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交易展示中心、质量技术检测中心,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物流采购和配送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工程机械之都。

  二、建设汽车产业新板块。坚持整车带动与零部件推动策略,调优经开区、榔梨、江背、黄花、果园和干杉汽车产品结构,建设中国汽车产业新板块。以广汽菲亚特、众泰江南、陕汽环通、广汽三菱、北汽福田、梅花汽车等企业为重点,发展轿车、越野车、轻重卡车和专用车系列,以轿车发展作为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全面推进越野车、轻重卡车、专用车产品上规模。重点支持发动机、车桥、变速箱、悬架等四大类汽车零部件产品发展,带动内饰件、汽车涂料等基本零部件生产发展,拉伸汽车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以与清华大学汽车系战略合作为契机,加强与研究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研发、中试和生产基地。建设湖南汽车物流中心、汽配市场和中南汽车展示展销中心,完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

  三、发展壮大建筑业。重点对全县38家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加强管理,将非公有制建筑企业纳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给予社会保险等补贴及其他就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如BT、BOT等),重点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市场,积极参与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提高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并推介有实力的企业依托外经、外贸、外援项目开拓境外市场。

  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食品饮料产业:做强原有食品饮料的基础上,做大榔梨镇旅游和休闲食品加工基地。依托空港城,形成从原材料生产到食品加工、销售、消费完整的航空食品产业链,实现食品饮料产业升级。建材业:发展高技术含量、低能耗的新型建材,重点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十二五”末全县水泥散装率达55%,城区建筑工程全面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建制镇使用率达到40%。印刷包装:建设集印刷、包装装潢、制版、研究开发、交易、展示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带动相关配套耗材、设备、配件等产业发展,形成较完整的印刷包装产业链。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县域企业拓展高附加值业态,构建以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商贸餐饮、房地产、休闲旅游和家庭服务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现代物流。加快推进集货物集散、储存、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安沙物流新城着重发展以中南国际物流为代表的公路货运物流,黄花空港新城重点发展为黄花国际机场服务的航空物流,星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配套经开区的生产*物流,黄兴高铁新城重点发展以农产品、消费品集散的生活物流,暮云商贸新城重点发展以中烟物流为代表配套长株潭城市群的物流产业。加大汽车物流、食品冷链物流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鼓励商业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重点在安沙物流新城建设集物流信息集发、金融、通关功能、保税功能和专业市场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物流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各类物流装备的现代化。

  二、商务服务。以长永城市商务区、松雅湖高端商务区和黄花空港新城为载体,积极发展金融、咨询、设计等专业服务业。沿开元路、星沙大道、万家丽路等城区主干道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有特色的商务机构。充分利用服务外包试点城市的机遇,推动青苹果数据城等企业进军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大力引进、培育、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三、商贸餐饮。推进恒广欢乐世界、城市商贸综合体等商业项目建设,升级中南汽车世界、行政中心广场、湖南金鹰机电市场等传统商业中心,将星沙商圈升级打造成功能多元化具有较高品质的长沙市消费次中心;加快应用科学管理、先进技术和经营方法,优化提升县城、集镇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主动承接马王堆等大型市场转移,在黄兴镇建设集农产品批发、日用品、家电和零配件市场于一体的综合市场群;完善商业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商业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农村商贸综合体,推进“商务下乡”。

  四、房地产业。协调发展住宅、商业房地产,加强限价房、廉租房建设,支持商务楼、仓储工业地产发展,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档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倡导星沙新城宜居宜业的居住理念,健康发展楼宇经济。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准入管理,建立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动态监测、房地产企业监管和住房二级市场交易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房地产信息公开制度。

  五、旅游业。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和地处市郊的区位优势,以松雅湖、板仓小镇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长沙市的后花园”、 “都市休闲的最佳目的地”,推进全县旅游产品上档升级和品牌化发展。重点发展以星沙为代表的工业、休闲和购物旅游,以开慧、黄兴、许光达故居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高桥、黄兴、春华等为代表的休闲体验旅游,以善化历史文化、陶公庙道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影珠山、乌川湖、石燕湖、野生动物园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0%。

  六、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业发展,鼓励万家惠、路口供销社等连锁企业拓展社区业务,建立社区综合超市、便利店和综合便民服务点。促进社区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保姆、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

  第四节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在现有主导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做大优势、突出特色、提升水平。

  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重点支持经开区、江背、榔梨、干杉、果园等园区的汽车企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大力发展各类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力争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先进行列,占全部汽车产量的10%以上。

  二、高端装备制造。以经开区为载体,依托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中铁轨道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实现机械制造成套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网络化,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我县的超级产业。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突破高端功能*基础件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逐步改变发动机、液压元件、特种钢板等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的状况,提高工程机械整体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力争到2015年,机械装备制造实现2000亿元以上产值。

  三、电子信息产业。着力培育光电产业,重点发展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专用电子设备和材料、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和基础软件等。重点在新型平板显示器、超高亮度LED、新一代网络通信、新型电池、新型元器件等新技术产品中实现突破,打造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嵌入式软件、光伏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到2015年,全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年均递增19%。

  四、新材料产业。支持众鑫科技、力元新材、瑞翔新材等企业的“新型储能电池及其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新能源汽车电池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化”、“三层复合铝箔抗塌陷*能纵深研究与产业化”等项目建设。重点开发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汽车涂料、全钒液流电池材料、铝塑复合板、新型陶瓷材料、高档环保涂料、建筑节能材料等产品,延伸新材料产业链,推动材料产业集聚,建设成中部最具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五、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重点支持创意设计、动漫影视、工艺美术、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经营、服务、运作模式,努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立足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广告与咨询策划等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提高创意设计业对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以宏梦卡通为主体,建设集动漫设计制作、卡通观摩旅游、衍生产品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动漫影视产业链;以星沙湘绣城为主体,引进高水准的工艺美术项目,建设集工艺美术生产、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支持天舟科教等图书策划发行企业发展,支持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发展,打造世界华文文献数据中心。

  

  

  第四章 推动产城融合 提升城市功能

  通过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三方面的有机融合,以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支持产业持续升级,以产业多元发展带动城市社会结构发育完善,以社会结构优化推动城市化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优化,实现城市的有机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

  第一节实现产城良*互动

  一、以产兴城,增强城市活力。以多样*的产业提升多样*的城市生活,营建多样化的产业新城,实现“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培育创新创业的产业氛围,突出自主创新,提升主导产业附加值,实现“星沙制造” 向“星沙创造”转型;利用区域深度重组、国家对中部崛起及建设两型社会支持政策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级战略产业在星沙的布局;抓住区域产业深度重组的机会,将星沙新城建成中西部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成为国家级战略产业在中部布局的重要基地。促进星沙立足长株潭,走向全世界。

  二、以城育产,优化空间结构。着力打造 “沿线布局、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即沿着长永高速城市商务区、松雅湖高端商圈、黄花空港新城、黄兴高铁新城等空间主线进行组团布局,根据产业属*、用地*质将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和劳动者相对集中在各卫星新市镇,组建各具特色的市镇组团,通过立体化大容量公共交通体系和系统的生态走廊,形成一个个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生态宜居的低碳新城组团,进而建设多极开放的城市网络结构。

  三、产城融合,促进城市发展。通过社会建设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通过社会建设获得城市转型升级的动力,通过社会建设增强区域竞争软实力。将社会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与星沙新城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质量,促进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以点带面,推进良*互动。将星沙产业基地和泉塘街道作为星沙新城产城融合建设试点区域,探索产城融合之路。星沙产业基地,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开发理念,科学制定产业引入原则,形成相关产业链企业的高效集聚,加大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明确禁限制开发区域的范围,妥善处理区域开发与原住居民的协调关系,使普通居民能够分享区域开发带来的增值收益。泉塘街道,丰富区域文化生活,发挥产业工人和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完善对拆迁居民的帮扶政策,提高40、50群体生产生活能力,引导区域人口的科学就业,共同建设幸福家园。优化生活居住环境,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加快生活*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入生产*服务业,为经济开发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第二节完善城镇管理体制

  一、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和“事权、人权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理顺城管部门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关系,优化开发区与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范围。做到责权一致,推动城镇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事权下放。整合县、开发区、街道、社区等各级城镇管理资源,统筹综合执法与部门执法,实行街道综合执法,创新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城镇管理模式,促进城镇管理体制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提升城镇社会管理水平。引进先进城镇管理模式和高端城镇管理人才,加强街道和城镇管理,努力提升城镇文明程度,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城镇管理的市场化、精细化、数字化、物业化和网格化进程。继续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推进人居环境创建工作,努力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城镇管理水平的提高、综合环境的改善和吸引力的增强,促进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三、发挥社会团体作用。推动基层社区改革和职能重组,进一步突出街道办和居委会的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共青团作为青年志愿者大本营的作用,积极鼓励义工、志愿者活动发展。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支持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积极营造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和低碳生活习惯。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

  第三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星沙文化中心和行政中心广场等为平台,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增强城市文化活力;以县级媒体为平台,加大市民教育力度,引导城市人口素质的快速提升;以建设“人民满意县”为平台,大力倡导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风尚。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各类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全面建设文明城市。

  二、塑造星沙核心价值观。突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星沙精神,塑造现代星沙的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和市民心态的内外和谐,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家园。大力倡导“全国争先、中部领先、全省率先”的进取意识,在全县形成追求理想、追求文明、追求卓越、追求奉献的价值取向,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三、构筑多元的文化体系。深入挖掘文化底蕴,锻造“三湘首善、活力星沙”城市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力争跻身全省文化先进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推进文化融入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文化广场、文化街区、文化景点建设,打造并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提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打造具有历史记忆、文化特质、鲜明特色和典型意义的标志*建筑,显著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大力推进群众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星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文化多元化发展,培育当代人文精神,促进多元文化的大融合。

  四、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依托黄花国际机场和高铁交通枢纽的对外窗口的优势,将星沙新城建设成湖南省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联系的窗口,大力引进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积极实现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快速吸收,时刻保持对世界先进文化的敏感度。从基础教育和科研技术交流入手,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次全面交流,保持星沙的城市文化的先进*。积极营销城市,活跃民间交往,增强国际传播力,全面提升城市的聚集辐*力、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第四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一、构建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标准、严格管理,全面完成县乡、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合理规划布局北部地区路网,构建便捷交通网络。按照三湘门户、全面开放的要求,加快我县与省道国道、高铁地铁、空港水港等交通网络的全面对接。抓好长浏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国省道改造、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及27个融城对接通道建设,打造现代公路运输枢纽;沪昆客运专线长沙县段、长沙地铁延伸至星沙、长浏城际铁路等建成通车,形成与武广高铁相互交汇的现代铁路枢纽;高质量建成黄花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第二条跑道建设,完善机场服务功能,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打造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抓好管网配套与衔接,构建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显著增强与城镇地位相适应的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优化城区路网体系,实施交通疏导工程,提升城镇通畅效率;优化调整公交网络结构,公交线路与长沙市全面融城对接,并延伸至各重点乡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严格保护主要饮用水源地,完善城镇自来水厂布局以及供水管网设施;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配套管网,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城镇防洪圈建设,推进堤垸防洪达标工程,加强和改善消防、气象、人防等防灾体系设施建设,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

  三、构建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推进能源有序发展与可持续利用,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设施建设,继续完善“西气东输”管网系统及配套设施工程,开发建设天然气移动供气站和加气站;新建1000KV、 500KV变电站,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四、构建互联互动的现代信息网络。强化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推进通讯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发展,实现“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全县的数字式、交互式、多功能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加快“无线星沙”建设,基本实现县城、经开区和重点乡镇的无线宽带覆盖;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讯网络;扎实推进物联网应用;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成覆盖城乡的高速宽带公众信息传输网络;推进城镇统一信息空间建设,面向城镇未来发展需求,建立覆盖全县、统一集中的空间、人口、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基础信息资源库和资源管理中心。

  第五章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统筹城乡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推进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发展、农民集中居住、生态集中保护、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的“六个集中”策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格局。大胆实践,积极推进,把长沙县建设成为湖南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基地。

  第一节统筹城乡规划及管理

  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榔梨、开慧、金井三个试点乡镇的示范作用,推广试点规划经验。构建四级城乡体系,根据各乡镇在县域经济中的区位、发展状态、有利因素及制约条件,确定以星沙新城为主导、卫星新市镇为主体、乡镇集镇为补充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居民点为基础的城乡结构。实施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

  二、严格城乡规划管理。科学规划城市、乡镇、村庄空间布局,严格落实城乡规划并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加大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用法律手段保证城乡规划的严肃*。推广城乡规划展览和公示,畅通群众意见收集渠道,对于重大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拆除,在专家严格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公开听证、实施行政问责。

  第二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一、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地域、身份、户籍、行业等政策限制,逐步拆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格局;建立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科技、信息、土地及资本等市场,强化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构筑城乡统一、内外贯通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减少城乡生产、生活成本差距。

  二、鼓励引导农村经济发展。以推进现代农庄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鼓励引导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按照“放开、放权、放活、让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乡镇发展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探索调整完善县对乡镇的税收分成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合理规划和完善集镇建设,力争每个集镇有一个农贸市场和一个农村商贸综合体。进一步扶持壮大“金井”、“湘丰”、 “国进”、“金山粮油”等一批农业企业,着力打造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增强城乡互动发展能力。努力把星沙新城培育成为现代化城市,充分辐*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推动长沙县经济由工业经济主导转向城市经济主导。通过星沙新城和卫星新市镇在产业引领、政策体制、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乡村的互动,乡村在湖湘文化特色、现代化农村气息、生态和环保相融等方面与星沙新城和卫星新市镇的互动,加速形成产业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均等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新格局。

  第三节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

  一、统筹城乡公共财政体系。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着力提高困难乡镇公共财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比重,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优先保证薄弱环节的投入。

  二、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镇村两级公共服务设施,努力使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向城镇看齐。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重点加大对公共交通、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推进镇村两级卫生机构功能整合,完成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每个乡镇办好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积极鼓励“农家书屋”建设。

  第四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全面积极推进城乡规划、要素市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七个城乡一体化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县区城市设施,完成县城绕城线以西的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的衔接和配套,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快县乡、通村公路建设,构筑“八纵十六横”的县域交通路网骨架,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实行村村通公交,实现站点到村,加快农村公交客运站场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继续推进堤防加固和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加快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完成白石洞水库建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建设金井、星沙、泉塘等变电站,扩建榔梨、暮云等变电站,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两河流域治理工程。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