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长沙城区仅存的清代龙王庙即将启动修缮 年底将再现祈福禳灾民俗

[日期:2019-07-17]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字体: ]

长沙城区仅存的清代龙王庙即将启动修缮

年底将再现祈福禳灾民俗

新河龙王庙至今仍完整保留着清代传统建筑形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摄

新河龙王庙至今仍完整保留着清代传统建筑形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摄

长沙晚报7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卓)庙顶瓦件脱落,檩条糟朽开裂,阳光从星星点点的破洞射进来,映出一地瓦砾……难以想象,这里曾是133年前长沙城北祈福禳灾、香火旺盛的新河龙王庙。今日,开福区文管所公布辖区内文物单位新河龙王庙的抢救性修缮方案,即将启动文物修缮工程。今年底,这所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长沙城区仅存的龙王庙将完成修缮,再现祈福禳灾的民俗文化。

新河龙王庙位于开福区新河街道新河巷内,东抵开福寺,南临开福寺路,西与老新河巷相接,北靠居民区。这座尘封在棚户区里的古庙重见天日,竟始于一次拆违。

2015年,开福区启动开福寺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过程中,发现老新河巷116号疑似古建筑,我们立即进行调查,发现确为清末时期古建筑。”开福区文管所所长谢志刚告诉记者,庙内留存的石碑记载:新河龙王庙是为清廷敕封的昭佑少白龙王而建造的祭祀性建筑。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湘军将领陈海鹏等人募捐监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观察使蔡国桢捐资扩建,并劝捐百余金,为龙王庙置办庙宇、庄屋、田产,使之成为当时长沙城北四大龙王庙之一。

龙王庙整体建筑坐东朝西,两厢两进式布局,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包括现新河巷106号、108号、110号、112号、114号、116号。上世纪中叶,该庙南侧厢房被拆除,新建长沙市第八塑料厂库房(即106号建筑),现存建筑物面积525平方米。该建筑2016年公布为开福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新河龙王庙是长沙城现存最好、最原汁原味的清代建筑。目前城内文物建筑多数建于民国时期,清代建筑极其罕见。”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导柳肃教授告诉记者。

尽管年久失修、残破凋零,记者在现场还是感受到龙王庙庄严肃穆的建筑之美:整座建筑砖木结构,呈中轴线对称布局,小青瓦硬山顶,青砖灌斗清水墙,中轴线建筑呈“工”字形,前后殿连廊正中部分设有八角藻井,檐口和藻井内饰彩绘图案历久弥新,笔法精美。墙体上原有泥塑、彩绘等虽已剥落,但菩萨及动物、小桥流水和民居等泥塑彩绘痕迹犹存。

《长沙府志》等史料记载,有清一代,长沙地区所建龙王庙众多。梁小进等文史专家考证后认为,1938年“文夕大火”后至今,长沙地区所建龙王庙悉数损毁,仅新河龙王庙保存至今,成为了长沙地区仅存的研究清代民俗信仰的实物载体。

目前,龙王庙文物修缮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将马上实施抢救性修缮。修缮将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修缮残存建筑,包括前殿、过厅、正殿、北厢房、南厢房、天井及院落;另一部分实施坍塌建筑修复工程,将根据原址地保留的现状实测数据和与其对称的北厢房建筑测绘资料,综合修缮南厢房。专家建议,修缮后应尽量保留文物建筑历史功能,待年底修缮完工,香火氤氲中拜龙祈雨、祈福禳灾的民俗文化将在古庙中再现。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