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长沙不忘记(组图)-【特稿】

[日期:2015-09-11] 来源:  作者: [字体: ]

黄瑞祥(1919年生,已故):原国民革命军第5军新22师66团1营重机*1连。

  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他曾亲见重伤员被装进卡车,然后被“送”进河里。即使是在平日,老人也会把志愿者们送来的三块勋章挂在胸前。

王武喜 (1919年生):原国民革命军第36军暂52师108团8营8连。

  入伍期间,老人所在的部队一直在九江、长沙、沅江、湘阴、益阳等地巡防。曾亲眼见过“长沙大火”,返乡后加入当地抗日游击队,直到抗战胜利。

朱锡纯(1924年生):原国民革命军第5军新22师。

  因为笔迹工整、隽秀,他先在政治部任“录事”,后转至补给科,任汽车驾驶员。“开道奇,大的军车”。抗战胜利后回乡。

  76年前。长沙。

  硝烟,炮火。血流,呻吟。

  从1939年深秋开始,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排兵布阵,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抗战8年,这是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殊死较量。

  这场震惊世界的“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留下的是一组冰冷的伤亡数字——中国,13万人;日本,10.7万人。

  那一刻,一寸鲜血,染红一寸山河。

  76年后的今天,这座曾经血肉浸染的城池,正在努力留住悲壮无比的记忆与荣光。

  世纪守护

  一个人心里藏着一个秘密,能藏多久?

  在长沙老人刘金国的心里,那个秘密藏了整整50年。

  1965年,18岁的刘金国下放到长沙市长沙县春华镇,干农活是日常工作。

  一天,刘金国出工回来,走过一个垫小河沟的石板,无意间看到上面模模糊糊地显示着印记。他扒开石板上浅浅的泥土和杂草,眼前是“中央阵亡将士”六个大字。

  “这是墓碑吧。”刘金国心里盘算着。他想起春华镇的老者说过,这里曾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场。当年,阵亡将士的尸骨漫山遍野,光是掩埋就进行了整整4天。

  湘江支流捞*河流经春华镇,“长沙会战”中著名的捞*河阻击战由此得名。1941年底到1942年初,侵华日军第三次进犯长沙,中国军队死守捞*河,给日军造成巨大损耗。春华镇上传说的“死尸丘”,便是那场阻击战惨烈景象的缩影。

  死者为大,更何况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将士。看着这块墓碑被当作垫脚石随意践踏,刘金国下决心一定要把它保护起来。

  可是,那样的年代里,一块国民党军队阵亡将士的墓碑,并不允许他正常地保护起它。

  刘金国只能“藏”。他用更多的泥土,把整个墓碑遮盖起来。镇上修路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找出各种理由,绕过了埋藏墓碑的地方。

  “藏”,一个很小的举动,对刘金国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秘密。他说,日子难过的时候,自己想要自杀,但想到这个秘密,仿佛自己对那些阵亡将士有了责任,他要活着给他们一个交代。

  时光荏苒,刘金国落户春华镇,分到了春华山的一个山头,种起了油茶。

  2009年,正在收油茶的刘金国被自己的新发现震惊了——眼前这一块无碑墓地,凹进去的碑穴和自己藏起来的墓碑似乎宽窄相当。他当下激动地找了几个人,把那块埋藏40多年的墓碑运上山。试了一下,墓碑与碑穴几乎吻合。

  那年,他拿出1000元钱,用水泥为这块墓碑自制了底座。从这之后,刘金国每次来到茶园,都会看一看墓碑,虔诚地用手拂去尘土。每逢清明,敬酒,上烟。

  刘金国承包的这块山丘,大部分已经荒芜,只剩下地里稀稀落落的几株油茶树。但春华镇上的很多人都知道,这山上,还有很多故事隐没在荒草中。

  2015年8月,刘金国拨开茂盛的荒草,穿着那双后跟露一个大洞的灰绿色帆布鞋,领着记者向春华山上爬。沿路草木杂生,不时能看到一个又一个大小不同的墓地,一条已经塌陷的战壕遗址里,腐败的落叶叠了厚厚一层。“这山上埋了不少人啊”,刘金国说。

  其实,从发现墓碑那天开始,一长串问题就始终在刘金国的脑海里——他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家人是否知道自己的亲人埋葬在这里?

  刘金国打听到,就在解放前夕,春华镇上曾经有从山东过来的人,祭奠参与抗战的阵亡家人。但是,自此之后,或许是特殊政治环境的因素,便再也没有出现过祭奠阵亡将士的人。

  刘金国意识到,寻找为国捐躯者的后人,已经是自己必须承担起的使命。他四处搜罗,又陆续找到3块抗战阵亡将士墓碑。尽管碑体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还是可以依稀看出“陆军七四军五八师”的字样。

  依照这一线索,从2014年开始,刘金国连续两年选择清明节发起倡议,“希望这些为国捐躯者的后代能够来到春华山,祭奠自己的亲人,抚慰亲人的魂灵”。

  2015年4月22日,浙江“我们爱老兵”网的志愿者们,借助浙江媒体开始“搜索”春华山阵亡将士家属,9位浙江籍阵亡将士的后人被陆续找到。7月18日,118名浙江籍阵亡将士的遗骸归根返乡,安葬在杭州安贤园墓地。

  春华山上的一抔墓土,用母亲用过的棉袄包裹着。77岁的裘爱卿女士从刘金国手里接过“父亲”时,泪水无声涌出。

  裘爱卿的父亲是原国民革命军74师151团4连下士裘彩贵。1939年,参军不到两年的父亲回家探亲,只是抱了抱只有3个月大的女儿,便又再次加入抗战的队伍。母亲日夜盼望,却再未得知父亲的丝毫下落。算时间,父亲大概阵亡于离家一年后吧。

  公祭上,裘爱卿握住刘金国的手,双泪长流:“如果没有你,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到爸爸。这一天,我们全家等了几十年……”

  回乡。回家。春华山上为国捐躯的勇士,这是最好的归宿。

  如今,由刘金国发现的春华山抗日将士墓地,正在被当地政府修葺成为烈士陵园。

  刘金国每天都会上山看看,依然穿着那件蓝色的粗布衫,脚蹬那双有着大大破洞的绿布鞋。看到工人们施工中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会倔强地要求一定改过来。比如,墓碑摆放的位置和方向。

  8月,就在记者看到那块刻着“中央阵亡将士”的墓碑几天以后,刘金国的儿子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悲伤地说,墓碑被挖断了。

  照片上,墓碑齐刷刷从中间斜着断成了两截。

  “父亲难过了好久。”刘金国的儿子说。

  墓碑断裂的一刻,刘金国的心一定撕裂搬地疼痛过。

123下一页  GO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