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当年端午,湘江河里赛龙舟

[日期:2015-06-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1948年端午节,田汉携安娥来到都正街清香留弟弟田洪家,与母亲一道欢度端午节。此时,田汉已决定将离开国统区前往解放区,奔赴光明,在清香留居住期间,田汉写有《屈原》长诗。
1948年端午节,田汉携安娥来到都正街清香留弟弟田洪家,与母亲一道欢度端午节。此时,田汉已决定将离开国统区前往解放区,奔赴光明,在清香留居住期间,田汉写有《屈原》长诗。
至今,在老长沙家庭仍保留有在端午用艾叶水为小孩洗澡的风俗。
至今,在老长沙家庭仍保留有在端午用艾叶水为小孩洗澡的风俗。
包粽子仍是今天长沙端午的重要习俗。
包粽子仍是今天长沙端午的重要习俗。
雄黄蚊烟香和粽子一样,都是古老的端午节物。随着长沙居住环境的改善,专门用于驱蚊的古老雄黄蚊烟香渐渐失去原有的庞大市场。
雄黄蚊烟香和粽子一样,都是古老的端午节物。随着长沙居住环境的改善,专门用于驱蚊的古老雄黄蚊烟香渐渐失去原有的庞大市场。
端午节,长沙自家制作的本味粽最受欢迎。
端午节,长沙自家制作的本味粽最受欢迎。

  文/任大猛 绘图/陈谷苗 摄影/徐晖铭

  湘江竞渡的龙舟会不会“时空停滞”?面对漫天流言,湘督谭延闿不屑一顾

  民国初年的端午节,一则“流言”掀起长沙满城风雨。一些迷信者传言:湘江上有一条供奉了炭塘龙王庙龙神的龙舟,在与其他龙舟竞渡时,江面忽现漫天大雾,这条龙舟竟奇异消失于江面之上。第二天,各龙舟再去湘江竞渡,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本消失的那条龙舟,竟又出现在原来的江面上,而该龙舟上的划夫却对龙舟消失的这一天懵然不知。妄人传言,这只怕是炭塘龙王庙的龙神在显灵,将这只龙舟暂时摄取到另一度空间去了。

  当年,湘江之上赛龙舟,各龙舟均须供奉从龙王庙中请来的龙王。长沙城乡各处龙王庙,不光有黄龙、白龙、红龙、青龙等名目,即使同为白龙,又有少白龙王和战白龙王的区别。而一座龙王庙中,必定又塑有四尊龙王神像,称其为大圣二圣三圣四圣,并称它们是龙王四兄弟。炭塘龙王庙即因长沙湘江上一条龙舟消失一天,忽然间就声名远扬、香火大旺。

  到底时空会不会停滞,是不是真的存在异度空间?这是上世纪80年代《奥秘》杂志热衷探讨的话题。当年,湖南都督谭延闿对此并无兴趣。对于“龙舟消失”流言,谭延闿和他的官员们付之一笑。

  有人问谭延闿:部分长沙人如此迷信神权,是不是在端午节我们应该禁止赛龙舟。

  谭延闿回答得很干脆:毫无必要。端午龙舟竞渡流传中国两千年以上,已成传统习俗,赛龙舟可强健人们的体魄,所谓流言,事久自然明,自然会烟消云散。

  第二年,谭延闿的副手林支宇担任湖南警务处长,林处长和谭延闿保持一致,在新的端午到来时,林支宇也认为端午龙舟竞渡本为市民正当娱乐,地方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和保护,只要防止赛龙舟者不相互械斗就好了。此后,在长沙湘江段的龙舟竞渡,确实再没听到什么神异之说。

  只是后来,袁世凯派汤芗铭主湘,取代谭延闿在湖南的地位,此后北洋政府又派张敬尧主湘。这两人在湖南干了不少坏事,被湖南人称为“汤屠”、“张*”。在他们的治下,湖南不断出现政治危机,为严厉控制社会治安,湘江之上的龙舟竞渡也被严厉禁止。

  直到赵恒惕在上世纪20年代初,成为湖南省主席,湘江之上才零星出现一些自发的端午竞渡。

  1937年,端午节成为竞渡节,湖南省主席何键乘轮船看湘江龙舟奋勇争先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称,中国人不必再过旧节,春节改为公历1月1日元旦过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拟改为公历(阳历)5月5日和8月15日。国内舆论一时大哗,原本中秋节为月圆之时,现在拟改公历8月15日,谁也不能保证中秋那天会是月圆还是月缺。但南京政府一些官员却声称,这是为了让传统中国与世界接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外侮日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人群渐渐意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1934年开始,湘江长沙段慢慢出现长沙民众自发组织的端午龙舟赛。

  1937年,此前一直被认为是“急需改造的旧习”之一的端午竞渡,经过多年禁止之后,在该年终于获得南京国民政府的认可,并决定对这一饱含爱国主义寓意的节日,加以倡导:国民政府在1937年规定,五月端午为中国竞渡节。一些省份决定在当年端午举办龙舟大赛。

  其时,重视体育运动、较为尊重传统文化的时任湖南省主席何键,对湖南体育界人士联名呈请湖南省政府解禁湘江和浏阳河段龙舟竞渡活动,欣然表示赞同。

  但何键要求长沙水上警察局一定要确保龙舟竞渡期间,龙舟之间不能发生斗殴伤人等越轨行为。

  长沙水上警察局遂制定湘江上长沙龙舟竞渡相关办法。一、确定竞渡时间为端午当天下午1至6时。二、竞渡地点编为三段,即西湖桥以上、大西门一带和草潮门以下。每组竞渡船只不得超过四艘。船与船交会时,相距60尺以上。三、每船载监督秩序武装警士一名。四、由南湖港到木码头共计21个码头,每一码头派警员两名,维护观众秩序。

  湘江长沙段八埠民众立马组织起九艘龙舟报名参赛,并相继试水,准备在端午那天一决雌雄。

  1937年6月13日端午那天下午,何键携夫人黄芸芷等乘坐汽轮,在湘江中观看龙舟表演。在轮船上,何键看到湘江上的长沙龙舟划夫,个个英勇,人人发奋,他们操楫把桨,在水势连天的湘江洪水中,奋力拼搏,“极具民族的血*”。龙舟上指挥的红旗在水面上挥舞,更犹如一位音乐指挥家在指挥着一支端午的乐队在演奏一支雄浑壮阔的交响曲。

  此时有一只全身着蓝衣的龙船从何键所乘坐的轮船旁划过,该船两下周转之中,白色的龙船忽然侧身翻倒在湘江中,何键的妻子发出一声惊呼,但侧翻后的龙舟船夫,虽然掉落湘江中却仿佛若无其事地一个个从江面上踏水而出,他们把船翻转过来,爬上龙舟,只是可怜了龙舟上背*负责监督的水警,他像一只落汤鸡,被龙舟水手们一把抓出水面,拽上龙舟,算是救了其*命。这群浪里白条的人物,不由分说,又全身披着湿褂,登上龙舟,湿漉漉的水警被赐坐在船尾,大家一声呼啸,又开始乘风破浪,举桨如飞地前行。

  1937年端午龙舟竞渡现场热闹,湘江两岸龙舟观众约计有十余万人(其时长沙总人口为51万人)。在当年的新闻纸上,有记者称:这已是湘江段龙舟竞渡“近十年来未有之盛况”。当时人们认为:国民政府解禁湘江龙舟竞渡,具有特别意义,它能“振兴民心士气”,“当兹国势阽危之时,政府因势利导,奖励提倡之,以强吾民之身,而振吾民之气”,“吾湘为屈原的故居,对此种有历史价值的故事,自应永远保存”。

  长沙城内一半居民,抗战胜利后第一个端午节为湘江龙舟竞渡呐喊欢呼

  后来的抗战时期,为防止日军入侵,战时湘江布满水雷,从西湖桥码头伸向湘江深处、正在建设的湘江大铁桥,最终被主动炸毁在湘江中,阻碍湘江航运的发展。此际湘江长沙段端午龙舟竞渡基本停止。

  倒是抗战胜利后,长沙人回到被战争摧毁的长沙,1946年端午节在湘江长沙段举办的龙舟赛,却为百余年来湘江之上最热烈的一场龙舟竞渡。

  1946年战后长沙城市总人口为42万,而在1946年6月4日端午节,在湘江河畔观看龙舟赛事的长沙市民即达20余万人,占整个城市人口的一半。

  观看龙舟赛的人们,不但占据大西门等临河茶楼,更有不少市民花500元乘坐湘江中的划子,在水流湍急的湘江中近距离观看龙舟赛事。这一天长沙艳阳高唱,不管乘坐小划子还是隔岸观舟,人们都被炽热的太阳灼烤,好在湘江中的龙舟赛事,足够激烈好看,让人们甘心为龙舟欢呼胜利,更甘愿为迎接端午而汗流浃背地挨晒。

  这一天下午,湘江之上,从西湖桥到新河河面,竟有十余艘龙舟进行友谊比赛。为防止龙舟间械斗,长沙警方派出数艘汽轮巡弋江面。江面龙舟,却极守秩序。江面上不时传来龙舟奋游向前的咚咚咚鼓声,江岸上热情观众燃点的爆竹喧天炸响,鼓掌欢呼喝采声惊天动地。其时,一艘汽轮从江面驶过,有几只龙舟竟与汽轮比快。结果龙舟竟超过现代化汽轮。只到晚上7时,江面暮色渐浓,人群散去,江面龙舟才收水上岸。

  1948年端午节,《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携妻安娥在端午时节回到长沙。6月10日,田汉在太平街附近湘春园剧院与湘剧界朋友座谈,湘剧艺人的窘迫生活令田汉痛心不已。第二天端午节,长沙虽有龙舟竞渡,但大多数人却已无心观望…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