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鹭早已变成田间的常客,在农忙时给我们带来不少乐趣。”当地老农回忆道:“田里出现这么多白鹭,那还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时隔良久,为何白鹭愿意重新回到这片土地?
全国土地日前夕,我们来到这里寻求答案。
生态整治:青蛙也有“宾馆”
“白鹭对栖息地环境特别挑剔,稍有污染便悄然飞去。哪里环境好,就在哪里安家,这是大自然最简单的法则,是对环境最有信服力的评价。”湖南农业大学关欣教授认为,白鹭的回归正是因为涧山村近两年来进行生态整治的成果。
2013年,长沙县金井镇涧山村成为了湖南省第一个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项目试点。
“这次我们循着新思路,突破农村土地整治以增加耕地数量为主的老模式,转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模式。”长沙县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黄江向我们介绍,该项目重点是对涧山村合兴溪、金井河沿线通视条件好、集中连片的区域进行整治,打造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传统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缺乏有效的表土剥离与回填的工艺流程。耕地由于缺少必要的耕作层,土壤肥力不足,影响了耕地质量和作物产量。
面对这种“症状”,涧山村项目在土地平整施工过程中对平整区表土即耕作层进行剥离、回填,虽然土地平整工程费用增加,但是耕地在短时间内可以恢复地力,从而实现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和作物产量增加。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对田间道路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以前土地整治项目采用砂砾石路面,走上去硌得脚生疼,一到农忙时节要穿坏好几双鞋。运输车或收割机等车辆一经过,石子扑哧扑哧地往田里掉,影响耕作不说,还常划伤脚。”涧山村的农民为此苦恼不已。
采用混凝土路面,又出现新的问题:一方面增加项目成本;另一方面,人为的隔断了生物通行,不利于田间生物的生长。遇干旱季节,还会导致路面温度过高,青蛙、蛇虫容易被烫死。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压实后路面坚固平整,人和动物都适合通行。”长沙县国土资源局的专家介绍,泥结石路不仅利于生态平衡,而且成本比混凝土路面低了近两倍,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量。
在稻田两侧,形状各异的沟渠同样遵循了低碳环保的理念。这些沟渠的渠壁是由圆孔砖或者菱形孔砖铺设,孔洞里生长出茂盛的植物。
“刚开始我们计划要修建生态沟渠时,只有初步的设想。至于哪种款型更适合涧山村,还得由实践来认证。”黄江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些卡扣式护坡沟渠、框格护坡沟渠的优势凸显了出来。与传统浆砌式沟渠相比,孔洞的设计大大节省了原材料,也就是减少了碳排放量。而且,各类植被在沟渠留出的孔洞中生长,既保持了生态平衡,也让护坡更为稳固。
更有意思的是,沟渠内每隔50米便设置被称之为“青蛙宾馆”的横向生态带,每个宾馆由空心砖块垒砌而成,有十间左右的客房。客房内铺陈湿润的泥土,即使在干旱时节,“青蛙旅客”也能在房内舒适生活。整个涧山村大概有400所“青蛙宾馆”。
“传统渠道往往采用三面光,对三面都进行水泥硬化,无形中阻断了生物迁徙的通道,人为造成了一个个生物孤岛,破坏了生物链,影响了田间物种的生存。“青蛙宾馆”的底部保留了一定的区域没有进行硬化,打破了生物孤岛。”黄江还告诉我们,由于沟底与农田之间相距甚高,以往常常看到青蛙想跨越农田却怎么也蹦跶不上。为了帮助这些“沟底之蛙”,每个“青蛙宾馆”间都设置供青蛙上下的小斜坡,让它们自由到达各个田块生存活动。
除此外,大的排水沟边坡和底板都预留了生态孔,将封闭的水渠和田间打通,给鳝鱼、泥鳅等生物留下生存空间。
“好比人养花,必须在花盆底下留出一个孔,这些沟渠的构造原理也在于此,这些圆孔让这些动物栖息,也让田地里农作物充分呼吸,水流慢慢渗透,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平衡。”关欣教授是项目的参与者,他介绍,项目中的生态净化池还可通过沉淀、植物(如芦苇、石菖蒲)净化吸收,降低农田渍水中的氨、氮、磷的含量,降解农药等其他有*物质残留。
涧山村耕地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项目2013年11月动工,建设规模277.34公顷(合4160亩),总投资1418.40万元。半年前通过了验收,并移交给当地村民耕种。
“生态变好了,田也好种了。”涧山村农民刘嗲嗲伸出大拇指点赞。项目建成后,整个涧山村每年可节约农药、化肥、用工等生产成本50余万元,加上肥田增产,将为农民净增收入60余万元。
如今,涧山村的青蛙、鱼虾、蛇虫等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夜晚蛙声虫鸣此起彼伏;高标准的农田让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都得到了提高,绿油油的稻田预示着下一场丰收即将到来……
“涧山村耕地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项目吸取了国内三个不同时期的生态化土整试点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罗明认为,项目低碳、生态理念的有效运用代表了我国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沃土“重生”的背后
“自然形成1厘米厚土壤需要200年,1厘米厚耕作层土壤需要200至400年。”黄江告诉我们,土壤内蕴含大量生物种子,也是生物多样*种子库。
土壤形成漫长,本是弥足珍贵。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占用耕地后忽略了对征地土壤的保护,被挖出的耕作层土壤未得到有效利用甚至废弃,浪费惊人。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给耕作层土壤“搬家”,是减少建设占地损失的好办法。
2013年,上海大众项目一期工程在长沙县正式开建,项目建设主体位于干杉镇。
当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湖南历史上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即将落地时,长沙县干杉镇石弓湾村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项目也在悄然开展,该项目也是湖南省首次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试点之一。
“简单来说,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就是将肥力较好的土壤剥离出来,覆盖在新开辟的或者肥力不够好的耕地上,就像是给耕地做了‘植皮手术’。”黄江介绍道,项目分为剥离区与回填区两个部分,剥离区是上海大众项目建设所占用的耕地项目区,回填区则是干杉镇石弓湾村的部分荒地。
在剥离区进行20至40厘米的深度表土剥离后,按“由外向内”的施工原理进行表土回填。施工前,预先设计表土厚度和地块标高,然后从地块两侧向平整后的地块中间区域进行均匀回填,回填厚度至少要达到20厘米。回填后并进行多次抽样检测,以达到耕种要求。
剥离区和回填区的选址也大有讲究:剥离区离回填区较近,便于运输,且剥离区的优质耕作层资源充足,为集中剥离创造了难得的条件;其次,剥离区“原汁原味”保留的耕作层,土质较厚,土壤质地较好,便于人工有机质肥力培养;此外,剥离区与回填区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类似,更容易发挥效力,提升耕地的地力肥力。
整个土壤剥离利用项目建设始于2013年11月,2014年竣工,总投资达170余万元,建设规模达10.7公顷,新增耕地9.02公顷。
竣工一年后,原来一片荒芜的回填区已实现由荒地到沃土的完美转变。
“刚开始回填区以种植西瓜为主,但考虑到经济效益,如今这片土地种上了各式各样的农作物,每年的新增净收入将达到60万余元。”黄江告诉我们,“以前人们没有‘地’与‘壤’的概念,占补平衡存在着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以次充好的现象,现在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征地不征壤,占地先救壤’。”
土壤剥离利用项目不是简单的蜻蜓点水,更大的意义在于给日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巧绘“天蓝、地绿、水净”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从白鹭蹁跹的倩影,到“青蛙宾馆”的细致,再到沃土重生的神奇,长沙县土地整治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也是基层乡村对党和国家决策的最好呼应!
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目标,就要主动转变农村土地整治思路,树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有自身特色的农村土地整治的方式方法和技术,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如今的长沙县,已逐渐描绘出这幅“天蓝、地绿、水净”的蓝图。
其一,严格规划管控。按照“合理布局、用好存量、留足空间”的原则,在用地空间布局上,紧紧围绕长沙县“南工北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从基本农田保护、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入手,统筹基本农田和新增建设用地布局,统筹城乡建设用地。重点做好生态旅游项目用地规划,为生态文明建设预留足够的用地空间,同时,注重把各类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敏感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划定禁止建设区。
其二,强化耕地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保护由单一的数量和质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协同管护,更加注重国土资源的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和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试点工作,切实把生态理念融入到耕地保护与开发中去;制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方案》,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探索破解保护和保障难题的办法和措施,推进构建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
其三,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设立并执行项目准入和用地供应制度,提高项目准入和用地供应的门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规定项目用地在挂牌成交或划拨土地在办理结算时提取6万元/亩生态补偿资金,划入财政专户,专款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用途管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严厉打击土地闲置行为;切实做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完成落实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评估工作;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
经过不断的实践,长沙县已探索出6种节地模式,包括以开慧镇为代表的 “集中居住点”节地模式、以中部智谷为代表的园区“多层厂房”节地模式、以春华镇为代表的土地整治模式、以丁家安置区、黄兴镇为代表的农民安置模式、“腾笼换鸟”式的土地高效利用模式、以白石岭钨矿为代表的“低效矿山退出制”模式。
其四,突出矿山环境治理。优化矿产开发生产布局,逐步建成北山镇—青山铺镇花岗岩、高岭土生产基地,县域南部建成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生产基地;按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的要求,扩大采矿规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有序退出、强制关闭、资源整合,减少砂石粘土矿山数量;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解决废弃矿山边坡复绿、矿地综合利用,矿山开采粉尘控制、废渣利用和安全堆放等问题。
如今的长沙县,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同聚,土地肥美、白鹭成群,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景致令人心醉!
白鹭为何成为常客?因为那儿有一群群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爱惜国土、守护良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