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雷军救不了青年公寓,关键得看金融

[日期:2014-11-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在中国融资成本很高是共识,如果我有一个亿,放到其他项目里面,回报不低的,很难甘心做这个项目。对这类租赁为主很难的项目,资本很快就没耐*了,因为收益率实在太低了。

雷军投了YOU+青年公寓,被加之小米房地产等臆测被媒体爆炒刷爆朋友圈,但在地产行业的朋友看来,这个事极其难做,不靠谱。难在服务,难在投资,难在回报。

运营商:做好年轻人的商业不容易

首先国内这类类住宅物业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到社区感觉的,很少。上海张江高科一代有些政府支持的补贴的项目,南京魔方公寓北京苹果社区都有尝试过,不过也达不到可称为社区。青年公寓之类的提法,在我国更多是噱头,做不起来,因为是个贴钱的活,说白了,要从别处赚钱。而且这些青年公寓的人员流动*很大,很难真的被捆绑,这个是服务难题。同时办公和居住始终是很难合在一起的,因为功能不同。一旦成长,公司也很可能搬走。

“You+国际青年公寓会围绕聚集在这里的年轻人搭建一个超大的社区平台,一旦把用户粘*做起来,这个线下社区入口就能带来无限的可能。”You+这篇PR稿里提到的用户粘*,真的是个大挑战,它需要更多商业支撑,符合年轻人的商业,而非网吧、歌舞厅、夜总会。另外,真的就是消费体量了。所有投资,都需要营业额支持,包括社区商业,养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这类年轻群体聚集的市场需求完全存在,但我国的专业服务是严重缺失的。现在来看,各种青年公寓项目的运营都很松散,而且缺乏统一订位,服务。市场上也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

开发商:既然能卖,为何要租?

技术和时代都在往前走,年轻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对居住的需求也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不过,目前市场上这类青年公寓都还需要靠绑定产业园区,因为租赁模式,租金太低,投资回报太慢了。开发商肯定更愿意销售,省事,赚钱,方便。所以,小米如果拿了土地,就会知道土地成本和手机制作成本,差别太大。

土地摆在那里,又是住宅,无论谁拿着房子,脑子都开始发愁,银行贷款追着开发商呢。这类项目有过起来的案例,比如新加坡的辉胜阁,都是有基金支持。基金选择的就是回报率低,有长期收益的项目,一旦成熟,就转手。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资回报率低。除非有庞大资金支持,还有专业团队服务,政府的支持(上海张江的人才公寓也是政府扶植,指定了这个建筑只给青年高科技人才的),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单单土地就是两万一平,年回报率7%,你算算租金得多贵啊?

中国青年公寓市场的问题,关键在金融

国外的金融是开放的,分级的,比如有的资金就是赚取暴利,而退休基金,就是追求稳定收益,通常有3-5年的回报期。而在中国,是没有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没有机构投资者,且政府也还认为,这类基金都是炒房的,不是投资的。其实,这都是偏见。专业的基金,才有专业的团队。比方说养老地产,这么多年也搞不出来,因为养老根本就是一个回报很慢的项目。一方面你不能指望老人大把大把的花钱,同时他又还需要医疗、陪伴等各类服务。没有资金,开发商怎么可能自己搞好养老地产。

创业型的青年公寓也是一样的情况,需求独特,同时对设施要求不低。这就最终导致,这类项目只好存在超级偏远离市区的鸟不拉屎的地方,因为那地方地价特低,还有机会(靠近郊区都费劲)。但在中国融资成本很高又是共识,如果我有一个亿,放到其他项目里面,回报不低的,很难甘心做这个项目。对这类租赁为主很难的项目,资本很快就没耐*了,因为收益率实在太低了。

青年公寓这回事,也就是红色央企中粮(大悦城),玩转过,玩得起,银行顶得住。但如果要大搞的话,还是要有合理的退出机制,这个还是需要金融机构的担保。或者说,政府+金融的整合。在国外,持有型物业都是被逐层被收购的。通常是基金,物业不断升值,投资回报增加,不断有人会接手。前面的人赚差价,但投入了时间和培养期,一栋楼被倒卖N次,比如最近中国人收购的纽约的华道夫酒店。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